善意的设计丨艺术家有一位展陈设计师好朋友是怎样的体验?
大漆艺术给人的感觉总是浓郁、厚重、炽烈或者深邃的,因为它的呈现需要艺术家一遍遍地上漆、打磨才能完成,并且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也多以古典传统居多。
艺术家吴观真的大漆艺术却一改这个刻板印象,向观众呈现出轻快清透的美感。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个展“观真——当代漆艺术个展亚洲巡展”也因其反常规的沉浸式展陈设计,更加刷新了观者对传统漆画的固有认知——原来漆画也可以这么柔美,与生活这么贴近!
展览现场
观展之余,你有没有想过展陈设计师为何这么懂艺术家,能够将其艺术原旨在展陈中有效地传递给观者?
其实,展陈设计师林利群是艺术家吴观真多年好友,他们彼此都很了解,经常在一起喝茶闲聊。在展览之前,艺术家吴观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告诉我们“林利群都知道,他都懂”,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吴观真
“我有一个展览需要出个方案,画个设计图。”
“好,那就出个方案。”
林利群
01
观者体验的生成
在整个展厅空间的营造中,以作品为主线,以光影为牵引,层层叠叠地将观者带入到作品所传达的语境之中。
涧风吹拂皮肤的清凉、正午阳光在树叶间交织的灵动、丘峦中柴火炊烟袅袅升腾的悠然,这些正源于艺术家自己讲述的体感记忆。
展览现场
设计师将这些沐浴在山野之中的畅然神思带入到展览现场的设计之中,用空间设计去重塑了观者与自然的链接关系。
悬挂装置
楼梯入口处的悬挂装置,画作被苎麻线条悬空,地面则模拟镜面效果,墙面倒映出了斑驳的光影效果。
站在二层护栏望去,犹如夏日午后在池塘边戏水,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衬出岸边垂柳的倒影,随波荡漾的水面随着日色渐渐变暖。
这些片段源于设计师生活中的日常体验,也让许多观者想起儿时岸边出神的自己。
观者与作品
与常规的悬挂方式不同,展厅中大多数作品都被“吊”在天花,与墙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观者可以用手晃动。
这种方式打破了画作平面展示的禁锢。当作品失去墙体平面依托,画作的意义开始被重塑,画作与雕塑之间的类型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常规观看角度的认知被改写,而作品所呈现的可能性也被无限放大。
换个角度来说,悬挂的方式,使观者对于平面画作产生了更加有趣的观看体验。
在展览现场,我希望作品的作者是藏在背后的,场域内只剩下作品、观众、光影之间的互动。而观众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会于场域之内來回穿梭,观看者透过画布成为第三个被观看的对象。经由这一过程,所有的观者也会变成展览的一部分,或者说,作品诞生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由观看者的参与來完成的。
——林利群
02
空间氛围的营造
展厅布光是布展现场花费时间比较多的工序,光照角度与光线强弱直接影响着展场的氛围调性。
在日常的设计实践中对光影长时间的应用积累,使设计师对光影的意义保有了自己角度的理解与感知,对画作的呈现思考也是如此。
基于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对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气场的了解,对画作元素在空间中承担的物性这一角色的理解,设计师跳脱出了单方面的展示结果导向,转而关注在现场错综复杂甚至是随机发生的关系中,制造出再次构建的可能性。
展览入口处
如果把现场的光影设计比作是交响乐的话,展览入口处的设计则是其中的序曲。通过大小不一的光点营造出舒缓的韵律感,是整个场馆气质的基调,轻松愉悦。
入口处的光影墙上增加了一小块画作,画作的肌理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凸显。
策展人曾辉现场导览
策展人曾辉体验非洲椅,远处是艺术家吴观真
一楼展厅一把来自非洲的椅子吸引了很多观众的驻足。
古朴的木质、流畅简单的造型以及允许观者坐在椅子上的互动体验,都让这个场域看上去很顽皮。它在用轻松方式,让艺术品摆脱束之高阁的姿态,拉近观者与艺术作品、与现场之间的距离。
在设计师看来,那把非洲椅代表着一种对待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情感包容。
古老的织布机与手艺人
在另外一个场域里,一台古老的织布机也被搬进展馆。一位传统的手艺人不停地劳作,织布机“吱吱呀呀”的声音回荡在场馆。
这是一个模拟的工作作坊,也象征着艺术家的工作室。“作坊”代表着传统的、手作的意味,而艺术家吴观真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一名手艺匠人,然后才是艺术家。
03
观者体验的生成
吴观真的大漆画作里,传统手工织出来的麻布是其基础媒介,也是形成艺术家独特表现形式的承载方式。
作品从初始的动态物性,到最终成品的静态叙述性,两者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链接关系,这一系列的共生关系与逻辑性被很好地呈现出来了。
吴观真将漆画从厚重的漆板上移转到轻盈通透的麻质基材上来表达,矿物材质有着本身通透性与润度在不同视角让光影共融并再演绎创造。
作品光影效果
展场中作品的材质运用上,麻布的质朴、矿彩的粗粝都在叙述着明显的存在感。
空间的设计上,制造了一种与艺术品之间的质感反差,刻意强化了光影的柔和感与可塑性,并强化画作中呈现的质朴肌理与矿物质特有的颗粒感,使两者间的关系进一步拉开。
在视觉质感的至刚与至柔的反差之中,营造出更大的空间来承载观者对层次变化的感受。
我自己比较喜欢自然的东西,跳过光影、绚烂的层面,会比较侧重材质自然的展示,或者对自己创作作品的展示。
——吴观真
展览现场
在我们问到展陈完成度时,艺术家吴观真和展陈设计师林利群的回答基本吻合,展陈中很多可能性得到了实现,包括光影的营造、作品本身的魅力。
谈到是否有遗憾,设计师林利群说道,“作为设计者本人来说,反而不太有资格去评述是否遗憾,那样会扼杀掉展场空间的灵动性,这恰是本次设计的初衷,带有一点浪漫主义色彩的完成方式。”
展陈平面图
立面图与灯箱剖面图
林利群,成立问渠设计顾问公司将近十年。秉承缓慢而细水长流的精神,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方式。用设计来解决问题,致力成为一有趣人。
ART POWER 100:您怎样理解善意的设计?
林利群:善意的设计即是尊重,尊重是否满足受众功能属性的完成、尊重设计体验者的个人感受是否舒适、尊重设计本身的社会意义是否解决了问题、尊重物的应用价值是否被充分利用。
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后,设计若能带给受众更多的心理感受与回味价值,甚至是让受众参与到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以此产生更加深度层面的体验,便是带有满满善意的设计了。
鸣谢
问渠设计顾问公司
吴观真艺术工作室
出品人/ 马继东
主编/ 尹菱
——
责编/ 阿爽
编辑/ 瑛子 虞盈盈
实习编辑/ 贾增烨
——
特约撰稿人
谢媛 (上海驻地)
陈彦翀 (广东驻地)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舒剑
首席运营/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欢迎提供“善意的设计”案例
往期回顾
14 善意的设计丨在北京以北200公里,有一座山谷里长出来的艺术馆
13 善意的设计丨家园重建,中关村村民如何找回被遗忘的公共空间?
12 善意的设计丨7个人,2只猫,如何在 38㎡ 居住空间和谐共处?
9 善意的设计丨香港甦屋:有尊严的群租,在5.7㎡里寻找幸福感
4 善意的设计丨15平米小屋,怎么装得下城市人的过去和未来?
2 善意的设计丨有了它,在南方的山村,老百姓也可以住上恒温恒湿的老宅了